设为首页

联系我们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司法考试 >> 司考经验 >> 正文

理论法学系统强化套路和基本点(二)-----法理学
转自:原创 时间:2005年1月19日22:27

理论法学系统强化套路和基本点(二)-----法理学

提纲:
1、 法的本体-静态的法
2、 法的微观运行
3、 法的宏观运行
4、 法的演进
5、 法系
6、 法治
7、 法与社会
8、 人权

基本点:
1、 静态的法内容:
法的定义(本质、特征、作用)
1) 本质:国家性、阶级性、物质制约性
2) 特征:社会规范性、国家意志性、普遍性、权利义务性、国家强制性
3) 作用:规范作用=教育-一般人;指引-自己;预测-相互;评价-他人;强制-违法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规范作用取决于法的特征。
          社会作用=从本质和目的角度 三方面:经济政治思想 两职能:政治、社会。
2、 法的价值:自由、正义、秩序
冲突的解决:价值位阶、个案平衡、比例原则。
3、 法的要素:法律原则、法律规则、法律概念
1) 规则:假定条件、
行为模式(可为-授权、应为-命令、勿为-禁止)、
法律后果。
规则分类:授权性(可为模式)与义务性(应为和勿为)-规则内容规定
          确定性、准用性、委托性-确定性程度
          强行性(义务、职权)、任意性-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和程度
2) 规则与原则的区别特征:
a 内容上 规则明确,着眼于行为共性,削弱防止自由裁量。原则也关注个性。
b 适用范围上 法律原则广于法律规则
c 适用方式上 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上。
3) 权利义务:2003.83已考过。
4) 法律概念不是完全独立的法律要素,他依附于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。
4、 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:划分标准-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
公法私法社会法不同点:调整对象、调整方法、法的本位、价值目标
中国法律体系:宪法、民法、行政法、商法、劳动法、环境、刑法、诉讼法、经济法
5、 中国法的渊源:效力渊源
主要:宪法、法律、行政法规、地方法规、特区法规、规章、国际公约和惯例。
次要-非正式渊源:习惯、政策   判例不是我国法的渊源
6、 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:法典编纂、法律汇编。
7、 法的分类:一般法与特别法、根本法与普通法、国内法与国际法、
实体法与程序法、成文法于非成文法
8、 法的微观运行:法的效力、法律关系、法律事实、法律责任
责任:刑事、民事、行政、违宪、国家赔偿
制裁:刑事、民事、行政、违宪
归则:责任法定、公正、效益、合理
免责:时效、不诉及协议、自首立功、履行不能
9、 法的宏观运行:立法、实施、违法、法律监督、解释和推理
1) 我国立法体制=一元多层次
2) 立法原则:法治、民主、科学
3) 法律实施:遵守(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)、执行(司法执法)、适用
4) 法律监督: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
        社会监督:共产党、社会组织、公民、法律职业群体、新闻
5) 推理:演绎、归纳、辩证
6) 解释:方法=文义、历史、体系、目的
          种类:正式非正式、字面限制扩充
10、 法的演进:继承-不同类型(时间先后)和移植--超前性(同一时代)
法的移植前提:受体和供体存在共同性、受同一规律支配、互不排斥、互相吸纳。
11、 法系:活法系-大陆、英美;死法系-中华、印度、伊斯兰(半死不或)
1) 大陆法系:渊源-罗马法  支系-法国、德国
特殊地区:英国苏格兰、加拿大魁北克省、美国路易斯安娜州
2) 英美法系:英美及其殖民地。
3、 区别:法律思维、法的渊源、法的分类、诉讼程序、法院体系、法典编纂
12、 法治理论:最高权威-广泛性-正当性
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度条件:法律体系、法律机制、司法队伍、律师队伍
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思想条件:法律至上、权利平等、权力制约、权利本位。
13、 法与社会:经济-科技;政治-政策;道德;宗教;人权。
14、 人权理论:
a 主体--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
b 客体-生存权、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。
c 要素:形式-平等  内容-自由
d 层次:应有权利、法律权利、实有权利
e 人权与法:人权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;法是人权的体现和保障。
F 人权国际保护:《世界人权宣言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经济、社会、文化权利国际公约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》
  

 


(编辑:丁跃峰)
发表评论】 【 】【关闭窗口